快报 |

广告

主页 > 天下事
分享到 : 

2019-01-28 17:44:24  2004978
“不搬如等死”.贸战加剧珠三角迁厂潮
天下事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上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跌至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企业和在企药业绩都受影响。图为在福建省晋江一家袜子厂工人在忙碌。(图:美联社)




(香港28日讯)美国和中国即将展开贸易谈判,最令人关注的是中美能否达成协议。有报道指,在经济不景气和中美贸易战,令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出现迁厂潮,大批工厂搬往东南亚,原因之一是当地人工成本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且东南亚政府给予零关税优惠。

刘鹤明赴美谈判

中国副总理刘鹤将于周二(30日)到美国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这次谈判规格是12月两国“停火”以来最高,两国能够必须在3月1日前达成共识。北京财经界消息称,今次刘鹤赴美,当属中美谈判中的摊牌节点,最后能否达成协议的拐点,应在2月中旬。

中工厂成本高请人难

香港《明报》周一报道,珠三角制造业工厂受近年经济不景气及中美贸易战影响,已纷纷把工厂搬往东南亚国家。有第一批将工厂搬往缅甸的厂商表示,中国工厂成本高请人难,即使中美贸易战问题解决,最终也是只能等死。

报道指,原先在东莞经营皮具厂的尹先生说,他在东莞设厂已有16年,两年前逐步把工厂搬往缅甸仰光,目前在缅甸的工厂有700多人,今年4月将增加到1000人。

尹先生说,他的东莞厂在高峰期有500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人,“过完年后,人数比现在还会减少。生产线将会继续收缩到最小,但不能完全关闭,因为一些小订单和急的订单仍要在这里生产”。

缅甸工资比东莞低近40%

尹先生说,他的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国家,主要是代工欧美品牌手袋(手提包),每个手袋代工费只赚人民币10多元(约6令吉),面对珠三角愈来愈高的生产成本,工厂在几年前已面临难以发展的困境。

他表示,缅甸工人每月工资是人民币600元(约366元),还不包吃包住,社保也仅有20元(约12.20令吉);东莞工资每月则要2000多元(约1220令吉),且包吃包住,还有社保。

他说,在东莞请一名工人可以在缅甸聘请4到5人,而且都是年轻人。

据报道,尹先生是东莞第一批前往缅甸投资的厂商,他说当时缅甸仅有5家中资手袋厂,近两年间已经增加到几十家,且都是从珠三角等地区搬过去的,而制衣厂则有几百家。

对于珠三角制造业工厂大规模搬往东南亚国家,他说:“不搬厂就等于在等死,除非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并不是很多的企业可以做到,相信最终可以留下来的只有30%。”

他说:“人要有忧患意识,要发展就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就必须要走出去。”

中央系列政策扶持企业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和中美贸易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出口退税等扶持企业的政策,但尹先生认为,不论如何支持,在这种大环境下,仍按照过去传统的做法,最终仍是难以逃脱倒闭的命运。“现在都是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去出去闯,如果政府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去,那么走出去的企业就更多,倒闭的企业就更少。”

虽然在加大投资缅甸,不过尹先生仍将东莞将作为公司的核心所在,研发、采购和销售都在东莞,缅甸只是作为生产和加工基地,即是当年香港和珠三角地区前店后厂的关系,只是现在店在东莞,厂在缅甸。

他说,“所有东南亚国家目前还取代不了中国,他们的产业链不成熟,许多生产原料要从中国寻找。”他举例说,“客人可能会要求工厂在7天内给出样板,在缅甸做可能要找一个合适的拉链都找不到,做坏了还马上找不到其他替代品,可是在中国,你可以随便找到几十甚至上百种的合适的拉链。”

降低关税影响
港企纷迁厂东南亚

面对中美贸易战冲击,香港多间上市公司,包括产销电子产品的信佳国际、电讯及电子学习产品生产商伟易达及申洲国际、创科实业、敏华等有美国业务的公司,纷纷在大马等东南亚国家设厂,尽量降低关税影响。

《明报》报道,信佳国际去年中投资2000万港元(约1048万令吉)于越南设厂房,将部份受关税影响的电子产品转到当地生产。

伟易达亦在去年调整生产线,让受贸易战影响的客户选择改至马来西亚厂房生产;不过公司也表明,短期内不可能将全数产能搬离内地,而且其他国家生产成本也不低,若部份产品未能改在马来西亚生产,则要考虑加价,惟加幅始终难抵消关税增加的成本。

贸易战固然不利于出口美国的业务,而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也影响从美国入口产品。

万洲国际旗下美国猪肉生产商透露,由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猪肉产品加征关税,令美国猪肉出口到中国变得十分困难,某程度来说甚至已处于停顿。

贸易战也对航运及港口企业带来阴霾,中远系旗下中远港口去年中宣布大削资本开支77%,以防范贸战风险;中远海控也表示,会降低美国航线运力,将运力转移至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双方都有压力
中美需尽快达共识

中美必须在3月1日限期前达成共识,否则两国之间货物的进出口关税会再被提高。分析认为,北京面对国内不断放缓的经济,而美国也面对内部压力,双方都需要尽快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达成共识。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美贸易战并非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但它肯定令情况更差。中国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它国内的增长降至1990年以来最慢,但除了这个数字,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和零售数字都在急速下跌。

中国的中小型公司也受订单减少和存货量下跌影响。调查显示,许多在华开设工厂的公司有的开始同时在其他国家开设工厂,有的完全撤离中国。

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品质检验有限公司(QIMA)早前访问超过100家在华的国际公司,当中有超过30%表示他们会减少依赖“中国制造”。其中超过75%的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找到供应商。

中国工人工作受威胁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中国工人的工作就可能会受威胁。摩根大通上周发表报告,指中国工人就业情况是最令人担忧的短期问题。

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要取得人民认同,必须为他们实现中国梦。中国对此十分清楚。

不论是从商业还是外交角度考虑,中美贸易谈判的过程与科技公司华为的命运息息相关。

本周除了中美贸易谈判,也是美国向加拿大申请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受审的限期。美国在另一方面也准备针对华为在国内展开调查。

中国政府经济顾问唐恩在接受BBC记者访问时警告说,向中方施压可能会引起反效果,因为中方视这些举动为“美国尝试打击中国”。

他说“这并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中国会把这些举措与过去百多年,因为西方国家而遭受的侮辱连在一起考虑。中国不会想这些历史重演。”

美公司不满业务受影响

中美双方都有压力要达成共识。美国费尔德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律师史提芬科认为这始终是一个中美之间的“胆量游戏”:先让步的那一方,很可能成为最大输家。


在北京火车站,民工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回乡度岁。早前有报道指,一些工厂因订单减少,提早停产,工人要提早放年假。(图:美联社)


政府扶持政策成效微
港商:帮民企多过帮外企

广东省东莞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据报道,当地制造业现除面临成本上涨招工不足等困境,再遇中美贸易战雪上加霜,不少工厂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港资厂大量倒闭出走。中央虽然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扶持民企,但成效甚微,有港商称政府并未认真对待,“帮民企为主,多过帮港台外企”。

东莞近年的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政策初见成效,引进中兴、华为等电讯设备巨头,经济增长并未因制造业萎缩而受影响。

《明报》报道,东莞市发改局在17日举行的东莞两会发表“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指出2018年东莞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881亿令吉)大关,预计全年生产总值8300亿元,增长7.5%左右,快于全国和广东。外贸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三。

但据熟悉东莞经济的人士对《明报》表示,制造业人手短缺,而且属低端产业,已很难生存,本来就是要被淘汰。“这种企业的投资都不多,几百万,有两千万已经不错了,但那些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一出手都是几亿十几亿的投资。”

他举例,仅京东去年就在东莞投资了150亿做物流,政府当然是希望吸引这种高科技公司来投资。

苹果代工厂全球大迁徙

继富士康之后,苹果公司另一代工厂和硕联合也要在印度等地建厂。英国《金融时报》周一报道,和硕联合拟印度、印尼和越南这3个国家建厂。和硕执行长廖赐政表示,在中国境外的扩张速度可能取决于美中贸易战进展。

报道称,苹果iPhone最大的两家代工制造商正在中国境外扩大产能,其背景是全球贸易战和中国经济放缓拖累了该行业的盈利。截至目前,和硕联合占到苹果产品组装代工订单的约30%,是富士康之外第二大苹果代工厂。

台湾鸿海集团已展开产能迁徙,旗下公司富士康上周六宣布增资印度子公司2.13亿美元(约8.76亿令吉),并在越南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引述业界消息人士报道,鸿海中国郑州厂去年10月以来已解雇约5万名约聘员工,反应出手机产业遭逢10年来最严重衰退。但鸿海之后指出,配合集团布局和业务发展,不同厂区的员工数量变化,是集团常态性调整今年第一季在中国部份厂区仍有逾5万人力招募需求。

不少中企提早放假或裁员

不过,在中美贸易战阴影下,中国许多工厂业务低迷,从物流到汽车乃至科技企业,都未能幸免。路透社早前报道,今年春节不少企业已提早放假,有些甚至大幅裁员,让农民工失业焦虑日甚一日。

路透记者参访三个东莞城镇,许多商店和餐厅都关上大门,一些工厂闲置,许多还打算出租。其中丹麦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东莞集装箱工厂的员工王志深在1月3日收到了解雇通知。他表示,工厂自12月初以来就一直闲置。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19-01-28


广告

其他新闻
广告

热门新闻
最高浏览
最多分享

广告

广告

你也可能感兴趣...
 



评论